来源: 作者: 点击量:2552次
震后第十天,积石山各安置点建设也相继进入尾声,但在大河家镇雄关路,青年突击队队员陶仁虎和王善民还在紧张忙碌着。
“还有一批板房需要转运!连夜要干完!”
“这怕是有点紧张呐!”
“啥急活难活没干过,走,上车!”
匆匆吃完早餐后,他们俩便驱车赶往安置房集中存放点,与先前救援队员们汇合。
接到任务后,交科公司抗震救援队迅速组织人员开展安置房转运作业。“如果不及时转移影响安置点建设,受灾群众不能及时入住,我们责任重大!”说罢,五辆大货车疾驰而来,王善民又投入到紧张的吊装指挥作业中去。
“这两个尕娃展滴很呐,配合也好!”卡车司机们纷纷交口称赞!
震后,各基层公司迅速调集预备救援力量分批赶赴灾区,“修建临和二级公路我们就在临夏,本地情况我们也熟,家中无紧急事务,请派我们去!”陶仁虎和王善民主动请缨,成为后续支援力量的主力!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时候我必须上!还有,对外联络记得叫上我!”李延俊是临夏州临夏县人,在与百姓沟通、政府对接等对外紧急联络工作中,大家都习惯叫上他。
“对外沟通无压力,他还是个百事通!”积石山县部分老百姓习惯于方言沟通,容易出现交流障碍,导致物资采购等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李延俊和当地老百姓们很快打成一片,迅速了解了周围商铺营业情况、设备物资调配情况等一手信息,很多工作都得以快速推进。
放线、吊装、指挥机械、内部安装等工作,李延俊见一个干一个,不躲不避,当镜头再次对准他时,他告诉我们:“咦!可别再拍我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想着多努力一分,受灾群众就可以早一天住进安置房,过一个温暖的寒冬!”
“叔叔!我们家水壶烧不开水?”
“你好,我们屋里灯咋不亮!”
冬日的积石山昼夜温差极大,而山间的最高气温只有零下2度,连说话都冒着寒气,而杨钊和康伟还在不停的忙活着,穿梭在板房间安装调试用电设备。
图片
“线路还是有问题,灯不亮!”
“手冻麻了!你稍微一等,马上解决!
为了保证作业进度,他俩的棉大衣总是频繁“失踪”,大家都问他们为啥不穿暖和点再干?他们却说:“这么多房屋,我们得保证受灾群众用到的每盏灯都是亮的,每个插座都是有电的,可万万不能让自己热了,受灾群众冷了!”
自从进入震区以来,他们俩每天都是如此,哪个房间的电路有问题、哪个房间的开关不合适,他们都心里有数,说话间,一位受灾群众又来求助了,而他俩又扛起了梯子、捡起工具包,向远处跑去。
而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每天重复固定工作的队员还有很多,但他们从未有过不情愿、不开心,受灾群众们的请求他们总是第一个回应,想方设法解决,接电完成后,他俩告诉笔者:“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