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甘肃建投 点击量:2552次
在陇原大地的广袤版图上,一条条通衢大道纵横交错,一座座精品桥梁跨越江河,一个个交通枢纽拔地而起。这背后,甘肃建投作为本土龙头建筑企业,正以强劲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深度参与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一项项标杆工程勾勒出甘肃交通发展的新图景,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聚焦民生需求 织密区域交通网络
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ITC信息大楼项目中,项目负责人陈成介绍说:“弧形建筑结构给机电安装带来巨大挑战。团队果断引入BIM平台数字化模拟技术,对8个系统的16条机电管线排布进行优化,构建弧形结构管道布置数字化模型。同时,结合机电安装装配式技术,实现精准下料与预制装配,将所有管线整齐安装于梁下0.5米空间内”,这样既保障装修标高,又将施工进度大幅提升,为机场“中枢大脑”的高效投用奠定基础。甘肃建投全程参与了中川机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深度见证了兰州中川机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此次三期工程项目建设,更是有旗下7家出资企业参与到任务中。其中,兰州中川机场道面工程曾经获得“鲁班奖”。
天水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及站前广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西区)项目,挡土墙的标高变化和扶壁板的多样变化是两大施工难点。墙顶坡度需与站前路路面坡度保持一致,基础坡度则要匹配枢纽消防路面坡度。项目经理王堆堆介绍:“施工中最具挑战性的是,挡土墙后每3米的扶壁板变化多样,因为所在地方的地质情况和受力要求不同,它的大小、形状和其他部分的扶壁板差别很大”。同时,为确保施工质量不受持续降雨影响,项目部秉持方案先行的原则,在施工前对场地地质、水文条件进行了详尽勘察,结合设计要求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依据施工设计蓝图明确了各段扶壁式挡土墙关键工序的技术标准与验收流程。
酒泉火车站站房改造项目中,针对当地温差大、风大、干燥的气候特点,甘肃建投创新采用“双龙骨+背栓式”外墙石材干挂工艺,通过双重固定确保石材在年均6级以上大风中“纹丝不动”,石材缝隙嵌入弹性密封胶,更有效抵御沙尘并缓冲热胀冷缩应力。BIM技术的应用,让复杂施工节点一目了然,施工难题迎刃而解,让这座未来地标的建设既保质量又提效率。
此前,甘肃建投还参与建设了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生产辅助设施、柳沟至红沙梁专用铁路、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威东站站前广场等一批铁路、机场项目。
攻坚技术难题 打造市政桥梁新标杆
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中医药循环园区)基础设施一期项目
在陇西,甘肃建投承建的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中医药循环园区)基础设施一期项目中,渭河一号桥的建设堪称技术突破的典范。作为目前甘肃省单跨及连续长度最大的钢箱梁市政桥,该桥的设计与施工充满挑战。主桥下部采用盖梁双柱墩、盖梁板墩及76根桩组成的群桩基础,上部则创新采用六跨变截面连续钢箱梁结构,总长448米,总用钢量约7366吨。针对受力平衡难题,项目技术团队介绍:“项目采用‘跨中纤薄减负、墩顶敦厚扛压’的变截面设计,将钢箱梁高度从跨中2米提升至墩顶4.5米,成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让这座桥梁不仅成为连接园区的交通要道,更成为展现甘肃建投技术实力的“名片”。
在酒泉,肃州区世纪大桥的通车,标志着甘肃建投在市政桥梁施工技术上再攀新高峰。为攻克传统施工精度不足、效率低下等难题,建设团队介绍说:“我们创新应用三大核心技术:装配式市政桥梁盖梁模板支架抱箍平台施工技术,大幅提升盖梁施工精度与安全性;市政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截面尺寸合格率施工技术,优化预应力系统可靠性;市政桥梁永久支座预制简支梁吊装滑动支座上滑板偏差的抗滑施工技术,增强桥梁运营稳定性与抗震性能。”如今,这座横跨北大河的“钢铁长龙”,不仅实现了G312国道与酒金公路的快速衔接,更串联起酒泉、嘉峪关两市及沿河经济带,为区域融合发展搭建起“黄金通道”。
近年来,甘肃建投参建的桥梁众多,包括刘家峡太极大桥、秦安葫芦河2号桥、陇南栈道湾大桥、兰州新区经九路道路跨纬一路人行天桥、水市秦州区藉河生态公园人行景观桥、石炭子沟桥、柴家峡大桥至港务区段等众多桥梁。
创新施工模式 提速重点项目建设
临夏县北塬移民区农旅产业道路城东五路—塬上段
交通建设的落脚点,始终是惠民利民。在临夏县北塬移民区,甘肃建投承建的农旅产业道路项目,成为当地群众口中的“幸福路”。“以前路坑洼难行,还得绕路,现在运输方便多了!”北塬附近司机感慨道。该项目作为城市主干路,分为塬上—土桥镇外环路和城东五路—塬上路段。其中,塬上—土桥镇外环路已于2024年5月1日全线通车,彻底改变了过去“坑洼难行、往返绕路”的困境。面对城东五路—塬上路段塬上塬下130米的高差,建设团队设置3处回头曲线,攻克最小曲线半径70米、1号特大桥深基坑及高墩施工等难题,用汗水铺就的道路,正成为激活当地农旅产业、助推经济发展的“活力动脉”。
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二期)周边基础设施项目—园区西路南延段(纬五十路至纬二十八路)
在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二期)周边基础设施项目—园区西路南延段(纬五十路至纬二十八路)项目,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全体作业人员紧盯各关键环节,从摊铺厚度、沥青混合料到场温度以及平整度等方面进行全程监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控制碾压速度、碾压遍数。”施工完成后,及时采用钻芯法检验压实度和摊铺厚度以及使用弯沉车进行弯沉值的检测,确保达到最佳的摊铺效果。
在康乐县北滨河路康美桥项目、津庆产业园经二北路项目等工程中,甘肃建投同样以创新破局:“双线并行”策略、原材料全项检测机制、“动态施工法”“人停机不停”作业模式等一系列举措,在严守安全与质量底线的前提下,推动项目建设不断提速,确保各项工程按节点推进。
在环县,平安路、小康路作为城市更新的关键民生项目,甘肃建投聚焦“地下脉络”与“地上骨架”协同建设。针对沥青面层这一道路“面子”与“耐久担当”,项目部创新采用“三控一精”管控方法:控温保障材料性能,控厚实现毫米级精准摊铺,控料提升路面抗车辙与抗滑能力,精压将平整度误差控制在规范限值内。每一米道路的铺设,都凝聚着建设者的匠心,最终呈现出的不仅是平整通畅的路面,更是甘肃建投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
甘肃建投始终以“筑路为民、建桥兴邦”的使命,深度融入甘肃交通建设大局。一个个精品工程的落地,不仅织密了陇原大地的交通网络,更以强劲的基建力量,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架起了通往未来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