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建投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甘肃建投隧道公司”)是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的直属经营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成立于2011年1月19日,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

甘肃建投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简称“甘肃建投隧道公司”)是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的直属经营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成立于2011年1月19日,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

企业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文苑

新阳小站

来源: 作者: 点击量:2552

作者:刘静

上周写了篇文章《一杯糖水》,其中提及了家乡的小站—新阳镇站。文章中只写到了那时周边村民对临时停靠列车的偷盗。而并未就小站对祖祖辈辈家乡人民做出的贡献做详细的说明。这绝对是有失公允的。

我的家乡新阳镇是一个由渭河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境内渭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河北属黄土高原南缘,河南属西秦岭北支系山脉。四季分明,山清水秀。其间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和瓜果、蔬菜。尤其以杏子、苹果、葡萄、花椒最为出名。当然,有了如此之多的特产,货畅其流就成了最大的问题。“要想富,先修路”这个恒久弥新的话题,自古就一直困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可面对这莽荡群山、涛涛渭水以及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加之当时当地政府人力物力有限,大家也就知趣的知难而退了。原来,家乡人民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山清水秀在面对现实时,立即就成了穷山恶水。但货物最终是要出去的,幸好家乡人民还有唯一的依靠新阳小站。

小时候村里几乎家家都有少则几棵多则几十棵的杏树。杏子六月份熟,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抓紧摘杏子装框,次日一早挑到车站,乘唯一一列途径小站,由天水发往兰州的7503次慢车到兰州去卖。这个过程可并不容易,单就将一框框杏子从车窗塞到火车里就绝非易事,能干这活的人在幼时的我看来身手丝毫不亚于电影里的武林高手。当然,我也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这样的人,帮母亲把杏子第一个就塞到车窗里。杏子是热果子,七八成熟就得尽快摘了卖掉,要不然一软可就装不了筐了。正因为如此,每天早上7503次列车到站之前约一小时,数百米长的车站几乎就被装了鲜杏的框子排满了,不计其数。站台边上站着三三两两精干麻利的壮年,摩拳擦掌,准备投入一会就要进行的将框子塞进车窗的战斗。列车终于缓缓从远方驶来了,就在列车刚进站壮年们就开始推搡并判断着列车停靠的位置,以便占据有力地势。就在列车将停未停时,数人便同时一跃而起推开车窗,争相蹿入车内,接着里应外合,底下一筐筐往上送,里面一筐筐往里拉。就这样仅仅在几分钟内,不计其数的框子就全部被塞进了车内,解决战斗。这一情景是那些年的那些天里天天上映的。除了杏子,家乡的葡萄、苹果、鸡蛋也都被小站年年月月日日的送了出去,衣服、布匹、鞋子等生活用品也相继被小站年年月月日日的拉了进来。而就在这进进出出中,家乡人民的日子也红火了起来。

随着近些年家乡的公路运输系统不断完善,全国各地的水果商贩在每年果子成熟时都会汇聚于此,将家乡的丰富物产在田间地头就收购一空。小站的负担自然也就轻了很多,当然,我也终究不能成为那样的武林高手了。

小站把我们村子切成了两半,我家就在车站跟前。因此幼时的我们便据此引以为豪。时常向邻村的孩子炫耀“这可是我们村的车站”,而他们也会满脸怒气的冲我们吼道“能得很”,以无奈的愤怒默许着我们无知的霸道。就连邻村二姑家的比我小一岁的表弟也都不时在家里哭着闹着非要去看舅家的火车,每次看完回去还要跟邻里的伙伴炫耀一番“我舅家有火车呢!”,引来同伴的羡慕。

幼时的小站上还有许多临时停靠的客车。可能是那时的客车上并未有完善的热水供应系统,所以列车的每次停靠就给小站附近的村民创造出了商机。村民们都拎壶热开水在道渣里沿火车来回叫卖“一杯五毛”。有时生意会很好,为此我的母亲还买了两个暖壶,灌满开水。一壶叫我们哥俩在车站护坡底下看着,一壶拿去卖,一壶卖完了再跑回来取另一壶。有时乘客也会拿些那时我们几乎没怎么见过的诸如方便面、面包之类的来换开水,但那也是很好的,毕竟那水在我们眼里,只能是水。是买卖就有风险,车站的护路队和民兵有时也会抓几个卖水的村民把暖壶摔碎以示惩戒。

前面刚说我为最终没有成为能翻车窗而入的武林高手而遗憾,不过在我上高中时,虽然那时已不愿再做翻墙跃窗的事了,可谁料我还是被当时幼稚的的虚荣心推上了车窗,圆了早已放弃的幼时梦想。高中时每年都要去区上参加会考,一个年级就得有三四百人,再加上铁路沿线其他乡镇的中学。相比平日列车的载客量就翻了数倍乃至数十倍。那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一行为了能给同行的女同学抢到座位,也就顾不得其他了,一个个从车窗蹿了进去。幼时称火车是自家的我又怎能示弱,三两下就翻进去了。可是进去才知道还那有什么座位,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真是恨不得找个缝立马钻进去。就这样我们一直挤到了天水站,其间所受之苦真是难以言状,以至于下车脚都麻了,走不成路。下车后才听乘务人员说由于人太多,导致列车的载重弹簧都失效了。听了这话,再看看停靠的列车,我顿感面颊发烫羞愧难当,为刚才因微不足道的拥挤发出的抱怨,为人性的自私,为受到如此重压却依旧把给他施加压力的对象安全送至目的地的列车。好在车站临时据此情况作了调整增加了几节车厢,才让回程的列车逃过了一劫。

从已故乡人岳维宗老师《新阳古镇沿河城》一文得知家乡过去兴棉纺业,但因交通闭塞,经济一直不发达,人民生活困难。直到1952年建了小站通了火车才较有好转。但这些是先人之事,难以尽述。在此仅能将我亲身经历的发生在小站身上的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述之笔端。

每次回家、离家都会选择乘坐7503次列车在小站下车回家,不仅是因为票价便宜,安全,还有一种想去看看她的冲动,这种特殊的难以割舍的情感,难以描述,就像每次回家都要在家门口迫不及待的喊声妈一样。一坐在他身上就突然得到了解脱,恢复平静,正如在母亲的怀抱一样温暖。

时光荏苒,小站上发生的这一幕幕都已定格在了那个年代,但这都是我成长历程的一部分,也是小站这位年过花甲老人为他所守护的一方子民无私奉献的辉煌生涯的一部分。对于小站,我们只有得到。对于我们,小站却全是付出。

去年小站在中央电视台还得到了报道,这让小站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乡人也都为之感到骄傲。在网上看着这段视频里熟悉的小站和小站上熙熙攘攘,熟悉的家乡人,是那么的亲切。于是瞪大眼努力在里面寻找着熟悉的身影,似乎自己也在其中。直至画面切换,一时恍惚完了,才发现自己仍只身伏着小桌,看着电脑这张通了电的脸。这令我到底惦着家乡的小站了。这样想着,不知不觉夜已很深了,万籁俱静,剩下的只有广大物化的世界和我。

“转载自甘肃建投网”